第245章 人红是非多 村红麻烦多-《乡村之巨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即使只收一分半的利息,每年也有五六千块的收入,比二弟的肥皂厂的收入还多一倍。

    所以陈扬的日子过得滋润。

    整个陈家村,有两个半人在干这个行当。

    一个陈扬,一个童老贵,还有半个就是陈玉花。

    陈玉花的放贷规模不大,也就一二千块,她又低调,做得不显山不露水,村里大半人不知道。

    陈扬是来者不拒,只要有人向他开口,哪怕是第一次,哪怕对方很穷,陈扬从不拒绝。

    现在已经发展到周边几个村,只要有本村人担保,陈扬也不拒绝。

    童老贵的要求比较严格,只借本村人,不理外村人,比较小心,也比较谨慎。

    陈玉花最小心,她特挑人,宁缺母滥,只要她认为你还不起,她绝对不会松口。

    就这三人,他们的资金,带动了陈家村的发展。

    在陈蔡公社及其周边,陈家村的经济活动发展得最好,全村至少四分之三的家庭有活干。

    说句真话,关于温饱问题,在一九八二年,在陈家村,基本上得到了解决。

    不过,人红是非多,村红麻烦多。

    有人把陈家村的发展向上做了汇报。

    上面重视,派人下来做调查总结。

    一方面,是要把陈家村树为典型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是要把陈家村的经验推广到全县各地。

    公社新来的书记,也急着想出成绩,陈家村的冒头,正好给他创造了机会。

    一下子,陈家村来了不少客人。

    这一折腾不要紧,把问题和麻烦给折腾出来了。

    一个工作组,总共六个人。

    县里三个,区里两个,公社一个。

    公社的一个,不是别人,正是宣传干事陈仁军。

    这天下班后,陈仁军回家,吃了晩饭就来找陈扬。

    “扬哥,有好事,有天大的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谁有天大的好事?”

    “不是你,是咱村,是咱村有天大的好事……总之,要总结出咱们村为什么发展这么活跃。”

    陈扬听罢,不是高兴,反而眉头皱了起来。

    /107/107400/28531113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